當年一條《兒子生性病母倍感安慰》,開啟咗香港傳媒錯字漏字正常化嘅潘朵拉之盒。編輯個位要我哋做埋,真係突顯出香港傳媒有幾咁高質。
敦倫敦到天崩地裂,仲唔係恐襲?
新假期1月3號話俾我哋知,原來燒鵝不能褻玩!
《新假期》談燒鵝滋味,將「濃郁 / 不能干」以簡轉繁成「濃鬱 / 不能幹」,辯駁之際認了後者訛誤,卻硬拗「濃鬱」典出於成語「濃鬱蔥蘢」,一錯再錯,殊不可取。
「濃鬱」不同「濃郁」,香港讀音也不一,後者多指氣味氛圍(如香氣、味道)、意興感受(如興味、愛意)之類,前者卻指物理上的稠眾茂密,如形容樹林、頭髮、雲霧之類。
「蔥蘢」,則形容草木青翠茂盛,如晉.郭璞《江賦》:「涯灌芊萰,潛薈蔥蘢。」也可引申為繁密貌、濃厚之類意義。
但將「濃鬱蔥蘢」合用的話,則與其在網上徵引的「花草香氣濃重」無關,而是形容草木繁密,「濃鬱 / 蔥蘢」屬疊義辭。所以他們編輯引用的解釋,是錯的。
錯,就坦承手民之誤,改過就是。愈改愈錯,何必?
所謂男人最緊要係個腎,江嘉敏俾新假期話佢係腎妻,咁姐係咩意思?🤔
呢度嘅新聞,我哋左睇右睇,上睇下睇,就係睇唔明究竟佢喺度噏乜,唯有召喚吓黑人問號.jpg。
有時真係覺得啲抄報好神奇,有能力抄人報道但係又冇能力fact check,連Google都懶嘅結果,最後就係俾我哋恥笑。
中出報4月刊登咗陳淑莊議員(2008 - 2010,2010 - 2012,2016 - )嘅專欄文章,文中提及阿聯酋航空有意喺A380上面起泳池,但係好似冇人留意佢哋「新聞稿」個日期喎...
有時我哋都好想知道,啲記者寫一篇新聞,係咪完全不經大腦,然後連睇都唔睇就直接屙出嚟。 以下嘅候選新聞,好充分地反映出,記者呢個位,真係識打中文字就可以做,不如請啲猩猩返嚟算數啦,可能仲make sense過你。
陰報記者4月採訪患病青年奮鬥向上嘅故事,但係讀者留意嘅唔係佢點樣努力,而係佢究竟隻右手喺邊...
香港好似俾人話係文化沙漠,但係打開報紙,全版都係天馬行空嘅優質故事。所以話最好嘅作家,其實全部都係報館裡面~
唔知邊個話: 「當一個人對工作冇夢想、冇期待,工作就形同行屍走肉,唔會有創意思考,也唔會得到功成名就嘅喜悅。」 呢度嘅記者正正就係行屍走肉嘅代表。(各位記者,為讀者健康着想,不如早啲轉行啦)
毒果記者黎雋宇九月採訪開學細路,俾人reject就咒人學業退步,完全具備小報記者應有mindset。
我哋成日望到啲報紙鳩做新聞,已經司空見慣,但係有啲新聞,真係令我哋懷疑究竟記者嘅報格去咗邊,所以唔post唔得。
(Post入面有關於越南人個名嘅討論,呢度不贅)
Topick報道特首選舉嗰陣,將曾俊華個Live直接live咗就當live咗,充分實現石鏡泉「坐喺報館抄稿就可以做新聞」嘅理念。(好似係)
港台記者四月報道鄭松泰新聞嗰陣,「唔小心」打錯「亂碼」變成「鄭屎」,引嚟我哋恥笑。事件亦炒上白粉報,因為冇落credit俾我哋,亦引嚟我哋恥笑。
總編後話:
見到港台明顯賴地硬(雖然我都唔expect佢認),諗起有關港台記者嘅一單嘢:當年新聞噏乜9年度最9大獎,開始公眾投票嗰陣,編輯部有位做港台嘅朋友share咗我哋個post,喺個post度沾沾自喜,因為港台冇入圍。
佢唔知嘅係,公佈最終結果嗰陣,港台憑「港鐵牛頭角站疑有人撞路軌」入圍「創意澎湃獎」候選名單,但係因為EC Day嘅「屌頸自殺」同毒果嘅「颱風向西北偏東移動」來頭太猛,攞唔到獎。
ps: 白粉記者報道裡面最後有加返我哋個名